她世界09| 女性的人生课题:“再见,爱人”,才能再见自我?
女性的人生课题,与男人无关
女性的人生课题,与男人无关。
《再见爱人4》终于完播,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情实感追过这个综艺节目?
作为一档离婚真人秀,我们确实在前三季的某些嘉宾身上感受过真挚而复杂的情感流动:
爱与控制的矛盾、爱过却无法继续相爱的痛苦、分离之后藕断丝连的不舍……
我们也能从不同的婚姻样本中窥见一些现实的社会议题:
“女强男弱”、“女主外男主内”新型家庭分工与传统婚姻观念的冲突、女性意识觉醒、亲密关系中的自我认知与发展等。
但在第四季的节目里,作为观众,我只能感受到被强制引导的情绪冲击,却找不到任何情感上或思考上的共鸣。
不得不说,节目组真的非常会迎合“看客心理”来挑选嘉宾、设置戏剧冲突。
“NPD总裁精神控制、物质压榨无辜隐忍小白兔”(杨子与黄圣依)、“冷脸御姐偏对疲软吸血哥恋爱脑”(葛夕与“留几手”)、“身世凄苦追梦男专情妈系糟糠妻”(李行亮与麦琳)。
这种近乎“奇观”的角色设定自带话题度,自然也为节目组与参演嘉宾们解锁了新的流量密码。
在这个“黑红也是红”、“流量为王”的时代,连“被网暴”都可以成为愿望、成为可被变现的资源。真是可笑又可悲。
然而,讽刺的是,当人被异化为资本的工具时,我们透过屏幕看到的实则才是一场真正的“真人秀”。
打破第四面墙,我们一起“进入”《再见爱人》,反观现代女性的身份与情感困境,寻找女性的觉醒路径。
01 女性觉醒:不是一种终极状态,而是挣扎向上的持续战斗
《再见爱人》这个节目营销的最大卖点就是讲述婚姻中女性觉醒的故事。
但这也正是第四季最大的败笔——它既没讲好两性的婚姻故事,更没讲好女性的觉醒故事。
婚姻中最复杂而纠缠的亲密关系被简化为成对出现的矛盾人设。
网友们一边声讨杨子随地大小爹、大男子主义、NPD人格,一边又怪黄圣依隐忍不争;
一边嘲讽摆烂男“留几手”除了嘴硬其他部位都很软,一边又怨葛夕恋爱脑;
一边批评李行亮作秀、算计、装“好男人”,一边又厌恶麦琳矫情做作、搞双标。
在这档标榜解读现代亲密关系的节目中,我们却看不见任何关于婚姻的反思。倒是节目效果制造的“厌男”与“厌女”情绪席卷网络。
节目和嘉宾赚到流量,观众却得为负面情绪买单。
而在女性叙事上,节目仍未摆脱“金丝雀”、“好女人”与“疯女人”的角色划分。
女性的觉醒不是通过各自具体的成长来体现,而是通过女性间的横向对比来呈现。
从网友们对三位女嘉宾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此人物设定就是在引导大众参与“何为好女人”的审判。
真是妥妥的厌女大舞台,也难怪麦琳会遭遇网暴了。
然而,麦琳、葛夕与黄圣依,她们不应被视作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她们只是身处在不同觉醒阶段的三位女性。
“睡眼惺忪”的麦琳:被规训的模样,原来连自己都会心生厌弃
在参与节目的6位嘉宾中,观众对麦琳的感情或许是最为复杂的。
看完整季节目,网友们或许不再会为“礼物送不到我的心趴上”、“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你不配拥有我的爱”、“熏鸡事变”而将言论尖刀指向麦琳。
但当麦琳袒露原生家庭的创伤、自省自身的不足、甚至向所有嘉宾观众网友公开道歉,大家似乎依旧不太买账。
成为一个“好女人”,而不是“疯女人”,是麦琳应对互联网围剿最后的挽尊手段。
真人秀综艺是一个“显微镜”,参与者的行为与特质都会被无限放大,再由后期剪辑制造更具戏剧张力的矛盾冲突。
我无意质询节目组是何居心,但我们应该看到,在这场互联网猎巫运动中,麦琳不过是一个“人肉靶子”,最该被万箭穿心的当属架起审判高台的那些人。
麦琳遭遇网暴背后,其实是一场社会性厌女的生动演绎,同时也反映出大众对女性成长的宽容度不足。
现代资本主义父权社会对女性具有双重期待:既要在家庭中承担传统的照顾者角色,同时又要参与社会劳动、创造个人价值。
显然,麦琳两者都没能符合。
虽然作为家庭主妇,但她并不是传统婚姻模式下纯粹的“被剥削者”、“奉献者”,她反而是那个不断向丈夫寻求关注、物质、情感与价值认同的“剥削者”、“索取者”。
而作为新时代女性,她既没有经济独立的能力,也没有精神独立的意识。
她也因此承受了来自新旧价值观的双重审判——既不够无私奉献,又不够自主独立;既不是完美的父权受害者,又不是值得嘉奖的女性榜样。
因角色错位就招致全网批判,这难道不是反向证明了社会大众也同样困在既定的社会角色认知之中吗?
从麦琳的处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觉醒前的混沌与矛盾。
她并非完全“沉睡”,因为她并没有“老老实实、服服帖帖”接受那套传统观念,乐于奉献、安于相夫教子。
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仍深受传统家庭观、婚姻观、物质观、以及性别角色期望的影响与束缚:
关注家庭而非自我发展;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来换取丈夫的经济支持与情感关怀;对物质过于看重,既虚荣又“抠搜”;自我价值感低,自卑而敏感。
当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被规训时,她的自我反而是自洽且完整的,她甚至可以是幸福且自信的。
而一旦她有所察觉、逐渐从规训中解放自我,她可能会陷入错愕、失调、充满矛盾与自我怀疑的不稳定状态中。
就像麦琳所表现出来的自大与自卑、关爱与苛责、软弱与强势、恐惧与逞强,其实都是那个刚刚发芽的自我在横冲直撞、冒失前行。
这个过程难免迷茫、难免疼痛、也难免犯错,但好在这也意味着她已站在觉醒的起点,有机会找到真正的自我。
“半睡半醒”的葛夕:独立与依赖的矛盾体,爱与被爱都没有错
有钱有颜,事业独立、自尊自爱、热爱生活的女人,和一个软饭硬吃、自卑又自负、各方面都支楞不起来的男人。光是这对人设就极具话题度了。
葛夕就像上一季中的王睡睡,都是节目里的“大女主”担当。并且这个完美“大女主”唯一的bug设定就是“恋爱脑”。
她们都有一段历时长久却不幸福的婚姻,她们的另一半都是颓丧、乃至拖后腿的存在,但她们仍一次次选择原谅、理解与宽容,直到攒够失望、不再回头。
她们可以不在乎对方的物质条件、病态人格、以及死性不改,她们唯一在乎的就是“他是否爱我”。
这种除当事人外都不理解的感情,让网友们直呼“姐,清醒点,你独自美丽不好吗”。
然而,我们以为的“节目效果”在真实的生活中竟也不罕见。
在葛夕身上可以看到独立强大与“恋爱脑”共存。这非但不奇怪,而且还恰好反映了女性觉醒必经的“换血阶段”。
现代女性可以通过参与工作、财产继承等方式获得独立的物质基础。同时可以建立除婚姻关系以外的人际网络,来获得情感与社交支持。
获取独立的“外显条件”算不上挑战,真正阻碍女性实现完全独立的是“性别角色规范”。
一方面,传统性别规范默许甚至鼓励女性情感依赖,尤其在亲密关系中,十分强调对情感与关系的关注。
另一方面,现代性别规范又要求女性独立自主,为了避免被贴标签,女性甚至会刻意压抑自身的情感需求。
这些规范限制了女性的情感身份与情感表达。她们迫于社会期望的压力,在展现自给自足的独立性的同时,却不得不与内心的情感诉求与依赖作斗争。
这也使得许多现代女性在“独立与依赖”的博弈中苦苦挣扎,最终处于一种“假性独立”的状态中,而难以找到清晰的自我定义。
“觉醒”的黄圣依:清醒与果决,绝非一日之功
在杨子浮夸高调而强势的衬托下,黄圣依似乎被弱化为一只无法为自己发声的“金丝雀”。
她经受着杨子的各种忽视、否定、嘲讽、贬低、打压。有些怒其不争的网友还戏称她在和杨子的婚姻中堪比“忍者”。
然而,黄圣依的“忍”还真不是软弱或是妥协,而是一种明智的生存手段。与其说她在“忍”杨子,不如说她在“无视”杨子。
对比另外两对夫妻,我们在黄圣依与杨子的互动中几乎感受不到任何真实的情感,更别谈爱了。
当麦琳与葛夕还在伴侣身上寻找爱自己的证据时,黄圣依对杨子的唯一诉求是“履行做父亲的义务”。
比较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黄圣依比另外两人更具觉醒的天赋。而是黄圣依大概率已经走过了麦琳与葛夕在婚姻中的情感阶段了。
在当下,她不再指望、也不再需要杨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愿望。
她对婚姻有着清醒认知、对情感与利益也有坚定的判断、对未来的规划也非常明确。而这一切都只关乎自我的抉择,不再与他人相关。
从“麦琳”、“葛夕”到“黄圣依”,从迷茫、矛盾到清醒,女性觉醒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瞬间,而是不断迭代认知、积蓄力量、实现蜕变的漫长过程。
02 直面自我课题:“再见,自己”,才能“再见自己”
《再见爱人》作为一档离婚真人秀节目,它探讨的却是亲密关系,最大的卖点竟是女性独立。
这就好比变相宣传“要想成为一名新时代独立女性,最好远离男人、远离婚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斩断亲密关系似乎已成为独立女性叙事的必要前提。
当车到站、曾经相爱之人面临最终抉择,观众们不再为一段长久感情的结束而唏嘘难过,反倒拍手叫好。
这样的反差正是综艺节目期待的效果,却不是我们感情的常态。
这也给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们营造出一种幻象:
我们面临的所有困境,感情也好、自我认知也好、个人发展也好,只要摆脱眼前这个糟糕的男人和不幸的婚姻关系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从此拿着大女主的剧本、活成人生赢家。
离开一段有毒的关系、离开一个有毒的伴侣,这是就算忍痛也得去做的正确决定。但它并不是人生课题的万能解法。
对“麦琳”们而言,她们需要解开传统观念的锁链,学会看见自己、肯定自己、爱自己。
不要害怕、也不要慌张,我们会慢慢变得强大,直到不需要通过竖起“尖刺”来保护自己。
对“葛夕”们而言,她们需要大胆走、别回头。
接受矛盾的自我,但不要过于纠结挣扎。爱与被爱是美好的事情,敢爱与敢于放弃爱也是。
对“黄圣依”们而言,她们需要重建自我的信念与行动。
觉醒后必然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我们需要坚定新的认知,重新认识和发展自我。在《再见爱人4》最后一期“回门宴”中,黄执中上了一道“软壳蟹”。
人们可能会误以为软壳蟹是螃蟹的一个种类,但它是螃蟹生长的一个阶段。
螃蟹要想长大就必须褪壳、变回最柔软脆弱的状态,再慢慢长出更坚硬的盔甲。
人的成长蜕变也是如此,必然得经历旧我的破坏与新我的重建。
女性的人生课题,与男人无关。“再见,爱人”并不能让我们“再见自己”。
只有告别过去的自己,在经历无数次痛苦的蜕变之后,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她世界】,下期再见
与【第一人称她】永不失联:
Newsletter订阅链接:https://substack.com/@shecho(需科学/上网)
Medium主页链接: https://medium.com/@SHEcho.2025(需科学/上网)
微信公众号/知乎/小红书:搜索“第一人称她”
联系邮箱:shecho2025@126.com / shirleyhwang@proton.me(欢迎投稿来信及合作洽谈)














